卵巢囊腫是怎么回事_導致卵巢囊腫因素有哪些
文章來源:重慶送子鳥醫院 發布時間:2025-06-17
卵巢囊腫是女性生殖系統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指卵巢內或表面形成的囊性結構,囊內可能含有液體、半固體或氣體成分。大多數卵巢囊腫是良性的,不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但部分囊腫可能引起不適,甚至影響生育功能,少數情況下還可能惡變。因此,了解卵巢囊腫的成因、類型及影響因素對女性健康管理至關重要。
一、卵巢囊腫的類型
卵巢囊腫主要分為生理性囊腫和病理性囊腫兩大類:
1. 生理性囊腫(功能性囊腫)
這類囊腫與女性的月經周期相關,通常是卵巢正常生理活動的產物,多數會自行消退,無需特殊治療。常見的生理性囊腫包括:
卵泡囊腫:卵泡在排卵期未破裂,繼續增大形成囊腫。
黃體囊腫:排卵后黃體未正常退化,持續存在并積液形成囊腫。
2. 病理性囊腫
這類囊腫與月經周期無關,可能由疾病或異常細胞增生引起,部分需要醫學干預。常見的病理性囊腫包括:
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組織異位生長到卵巢,形成充滿陳舊性血液的囊腫。
畸胎瘤(皮樣囊腫):由生殖細胞異常分化形成,囊內可能含有毛發、脂肪、牙齒等組織。
囊腺瘤:卵巢上皮細胞增生形成的囊性腫瘤,分為漿液性和黏液性兩種。
惡性腫瘤(卵巢癌):少數卵巢囊腫可能是惡性的,需通過病理檢查確診。
二、導致卵巢囊腫的因素
卵巢囊腫的形成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激素水平、遺傳、生活方式及疾病等,具體如下:
1. 激素水平異常
內分泌失調: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失衡可能影響卵泡發育或黃體退化,導致功能性囊腫。
促排卵藥物:不孕癥治療中使用促排卵藥物(如克羅米芬)可能增加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OHSS)風險,引發多囊卵巢或囊腫。
2. 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子宮內膜組織可能種植在卵巢上,形成巧克力囊腫,伴隨痛經、性交痛等癥狀。
3.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
PCOS患者的卵巢內常出現多個未成熟卵泡堆積,形成多囊樣改變,影響排卵并可能導致激素紊亂。
4. 慢性盆腔炎癥
長期的盆腔感染或炎癥可能影響卵巢功能,導致囊腫形成或輸卵管-卵巢膿腫。
5. 遺傳因素
家族中有卵巢囊腫或卵巢癌病史的女性患病風險較高。
某些遺傳綜合征(如林奇綜合征、BRCA基因突變)可能增加卵巢腫瘤風險。
6. 生活方式因素
飲食不健康:高脂肪、高糖飲食可能影響激素代謝,增加囊腫風險。
壓力與情緒:長期精神緊張可能干擾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導致激素紊亂。
吸煙與酗酒:煙草和酒精可能影響卵巢功能,增加囊腫發生率。
7. 年齡因素
育齡期女性:功能性囊腫多發生于20-40歲女性,與排卵周期相關。
絕經后女性:若發現卵巢囊腫,需警惕惡性可能,應及時檢查。
三、卵巢囊腫的癥狀與診斷
大多數卵巢囊腫無明顯癥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
下腹隱痛或脹痛
月經不規律
尿頻或便秘(囊腫壓迫膀胱或直腸)
性交疼痛
診斷主要依靠:
超聲檢查(B超):區分囊腫性質(囊性、實性或混合性)。
血液檢查(如CA125):輔助判斷是否為惡性。
MRI或CT:進一步評估囊腫范圍及周圍組織關系。
四、總結
卵巢囊腫多數是良性的,尤其是生理性囊腫可自行消退。但如果囊腫持續增大、引起疼痛或懷疑惡性,需及時就醫。預防方面,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規律體檢、控制激素水平是關鍵。若出現異常癥狀,應盡早檢查,避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