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未婚流產麻煩越來越大,人工流產、藥流慎選擇
文章來源:重慶送子鳥醫院 發布時間:2023-05-06
少女未婚流產麻煩越來越大,人工流產、藥流慎選擇,面對流產,不必沮喪
據調查,近年來我國未婚流產的數量不降反升,且實際情況還要嚴重
今天是第14個世界人口日,今年的主題確定為“青少年的性健康、生殖健康和權利”。據調查,全世界15歲至19歲的女孩每年有400萬進行了很不安全的流產,而少女流產會給她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損害。
人工流產的總數在下降,而未婚流產的數量在上升
最近幾年每年都有報道說,每當寒暑假過后,去醫院做人工流產的女孩子特別多。有專家認為,現在的中學生早戀已經超越了原來朦朧的異性相吸,開始動輒偷嘗禁果。甚至有醫生兩年內為一個女孩子做了6次人工流產。
根據國家衛生部門和國家計劃生育部門的統計,雖然人工流產的總數在趨于減少,但是未婚流產的數量卻不降反升,近年來應該都在將近500萬。考慮到還有在非正規醫療機構進行手術的難以統計上來,實際情況應該比這要嚴重得多。除了人工流產以外,未婚引產與生育也有一定數量。
青少年是性病的易感人群
由于對身體的知識有限,青少年是性病的易感人群。全世界每天接近6000年輕人感染艾滋病,15歲至24歲之間的年輕人占了全部新感染者的一半。年輕女性和青少年女孩特別容易受感染。我國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我國這么多未婚流產反映出的問題是,我們的性觀念確實開放多了,但是對生殖健康的重視很不夠。有學者調查表明,城市未婚青年與異性交往的親密程度很高,有50%多的發生了性關系,而在初次性行為中沒有采取避孕措施的也有50%多。未婚流產對身心健康的危害極大。不顧后果貪圖性快樂、控制不住性沖動也使性病包括艾滋病的流行與暴發潛伏著危機。黃種人是艾滋病的易感人群,我國已經存在一定的艾滋病高發的條件,我們不能對盲目的早孕、婚前性行為掉以輕心。
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已經迫在眉睫
全世界有10多億年輕人年齡介于15歲至24歲之間,只有17%性活躍的年輕人使用避孕方法。聯合國人口基金認為,包括生殖健康權在內的健康權是所有年輕人的一項基本權利,必須提供基本的信息和服務才能使這項權利得以實現。
聯合國人口基金提出,國家行動可以改變這種趨勢。推遲初次性行為,在性關系中堅持忠實原則,一直采用正確的避孕方法,都是重要的措施。“性教育”、“晚婚”可以防止意外懷孕。呼吁男孩、男性要積極行動,結束對女性的暴力,保護性伙伴免受感染。人口基金強調,年輕人尤其是青少年女性需要在影響其生活和機會的決策中有發言權,作為公民和變革行動者參與進來,參與促進女性賦權、男女平等的對話。
在現實生活中,由于種種原因,女性可能會出現非意愿性妊娠。此時,選擇何種方式終止妊娠,就成了困擾女性的首要問題。目前,人工終止早期妊娠的方法有兩種:人工負壓吸引術和藥物流產。
兩種流產方式,均可導致并發癥,大致可分為:
人工流產
術時即刻并發癥:如子宮穿孔、腸管及其他臟器損傷、術中大出血、漏吸等。尤其是未曾生育的年輕女性,可以因為宮頸口過緊,宮頸遭受機械性刺激導致迷走神經興奮易引起人流綜合征,出現血壓下降、心率慢、呼吸弱,甚至呼吸暫停等即刻早期并發癥。
術后近期并發癥(指術后一個月內發生的并發癥):如流產不全,妊娠組織物殘留造成的術后出血、感染、月經紊亂等。
術后遠期并發癥(指術后幾個月或幾年后發生的可能與流產有關的并發癥):如子宮腔粘連或宮頸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癥、繼發不孕、習慣性流產等。
手術的痛苦及術后并發癥還給婦女帶來了精神及心理的創傷,有的在術后發生精神郁抑癥。
藥物流產
簡稱藥流。藥物流產不使用醫療器械,比較安全。但藥物流產不是人人都可以用的。如患心、肝、腎疾病、糖尿病、青光眼、哮喘、癲癇病人,對藥流藥物過敏者等都不適合用藥流。藥流的不足之處有:
出血時間長,是藥流最大的缺點,有些人出血長達幾十天。長時間出血可引起盆腔炎,甚至影響到今后生育能力。
完全流產率為90%~95%,若為不全流產尚需要進行清宮術。
少數人在緩慢的流產過程中發生大出血,需要緊急刮宮甚至輸血搶救。
個別人對藥物發生嚴重過敏反應。
藥流可能造成月經紊亂。
因此,藥流必須在正規醫院進行。
藥物流產出血的處理:
允許在門診進行藥物流產的僅限于懷孕49天內的婦女,此時子宮內有兩種妊娠組織,一種是胎囊,將來胎兒在這里長出;另一種是蛻膜。藥物流產的目的就是阻止胎囊在宮腔中繼續生長發育,并通過子宮收縮將其排出體外。藥物流產過程中如果見到胎囊排出,就可以認為墮胎基本完成。但是,由于附著在子宮內壁上的蛻膜還沒有完全隨胎囊排出,因此子宮的收縮受到影響,出血不會馬上停止。一般藥物流產胎囊排出后的出血天數平均為18天,引起出血時間長的原因可能是蛻膜剝脫不完全,影響子宮收縮止血;或是胎囊排出不完整,導致不全流產;少數病人為藥物流產術后感染,出現子宮內膜炎癥所引起。
按規定,胎囊排出兩周以后應該到所在藥物流產單位進行復診。此時如果出血仍未停止,需要進行尿妊娠化驗及B超檢查,診斷為不全流產者就應該做清宮術,術后陰道出血10天內會停止。如果出血不止因蛻膜剝脫不全所致,但就診時出血不多,可以服用益母草膏或中藥生化湯,也可以肌注催產素促進子宮收縮,以排出剩余的蛻膜組織。出血多于月經量的病人一般要行清宮術。有的病人認為,治療藥物流產后出血淋漓不凈,只要服用安絡血、止血敏等止血藥就可以了,這是不對的。因為止血藥是通過改變體內凝血機制而達到止血目的,并不能將宮腔內的殘留物排出體外,因此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當子宮腔內的胚胎組織基本排凈,子宮收縮良好時,出血才會停止。值得注意的是藥物流產的婦女有時會突然出現出血明顯增多,可能是月經量的幾倍,并伴有大血塊,這是因為胚胎組織剝脫、排出不暢造成的,此時需要立即去醫院就診,行清宮術以止血。
對于自然流產,醫生的解釋如下:
什么是自然流產
胚胎或胎兒在20周以前(或胎兒體重在500g以下)尚不能獨立生存,未使用人工方法而與母體分離者稱為自然流產。按懷孕的時間,自然流產可分為早期流產和晚期流產。前者指妊娠不足12周的流產,后者指12~20周的流產。
發生自然流產的幾率
據調查,有15%~20%的孕卵發生自然流產。
事實上,未覺察到的流產為數更多。
如果將受精卵因不能成功著床或胎兒發育不良而流產者計算在內,就有50%以上的妊娠不能維持到分娩。也就是說,有一半以上的孕婦會在妊娠過程中失去做媽媽的機會。英國曾有78%的20~29歲妊娠婦女最終發生流產的報道。
為什么會發生自然流產
與孕婦年齡有關孕婦年齡越大,流產率越高:15~24歲妊娠者的流產率為12%,而35~44歲者約為31%。這個數字雖然驚人,卻是事實。即使將來醫學發展了,降低比例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為自然流產屬于正常的生理淘汰,人們難以也無需扭轉這一自然現象。
受精卵遭遇“事故”有50%~60%的早期流產是由于受精卵的染色體異常引起的,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其雙親的染色體有什么問題,而是受精卵染色體自身在分裂過程中,發生了差錯,釀成諸如易位、缺失、倒位等事故。事故一旦發生,流產則在所難免,即使極
少數有缺陷的孕卵能發育成胎兒,甚至出生后可以存活,也都會帶有先天性疾病或畸形。
不良母體因素晚期流產,特別是17~20周的流產,主要與母體因素有關,包括子宮發育不良或畸形、內分泌平衡失調、感染性疾病以及免疫因素等。專家認為,不良環境因素(如放射性物質和某些化學物質、病毒、吸煙、噪聲等)和精神因素(如極度憂慮、傷感等憂郁情緒)也可能引起流產。
發生流產后怎么辦
一次自然流產是十分平常的事,即使習慣性流產也不必憂心忡忡。國外有連續11次流產后成功懷孕的病例報道,連續流產四五次后成功懷孕者更是屢見不鮮。流產的先期癥狀是出血,因此,妊娠期任何出血現象都應引起孕婦足夠的重視,需要及時去醫院檢查。不是說出血就意味著流產,極個別婦女甚至在妊娠期仍可能行經,但只有經過檢查,才能作出診斷。順便提一句,有些孕婦遇到妊娠不適時害怕去醫院檢查,生怕引起流產,其實這種顧忌是多余的。在正規醫院,由有經驗的婦產科醫生檢查,孕婦完全可以放心。
流產后產生心理上的不快是難免的,但不要因一次自然流產而背上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如自責和恐懼。其實,大多數自然流產,特別是早期流產,流掉的只是不可能發育成正常胎兒的妊娠廢物,是一種減少先天畸形的非常重要的自然篩選現象。有些人盲目安胎,反而會阻礙不正常孕卵的自然淘汰。